半月谈刊文:每年都是“关键期”,快节奏社会能否容下松弛感

“太用力的人走不远”“提高钝感力,回归自然力,停止内耗,保持松弛感”“不拧巴、不端着、大大方方才能活得漂亮”……当情绪管理、人生管理成为青年人的一种追求,“松弛感”一词引发广泛的情感共鸣,体现出新生代青年对社会生活的重新审视与调适。

松弛感≠躺平

现代化高速发展,社会快速转型,“快节奏”成为生活的主旋律。都市的水泥森林中,各种高企的KPI让不少朝九晚五甚至“5+2”“白加黑”的年轻人处于高度紧张、焦虑、疲惫状态。因此,一些新生代青年正以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重塑状态,以实际行动消解紧绷的工作生活氛围。

——忠于自我的行为举止。新生代青年的松弛感源自对自我能力的充分认同与信任,肯定自我价值,重视自我感受,不轻易受他人裹挟。与前辈相比,一些新生代青年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平衡,热爱能凸显自我价值的工作,不会盲目地迎合既定职场文化。

——平静稳定的情绪状态。一些新生代青年拥有排除外界干扰的钝感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。面对信息大爆炸带来的繁琐事务和社交过载,他们的钝感力是不过于敏感的能力,强调的是对挫折伤痛的耐力。

——直率坦诚的语言表达。在社交平台上,新生代青年形成了新的语言风格。他们擅长用一句百搭流行语、互联网缩写或一张表情包来准确表达情绪、快速结束对话。

有人会误以为松弛感与“躺平”一样,但其实两者截然不同。躺平是在内耗和焦虑的双重挤压下,降低欲望,选择以消极方式来逃避。而松弛感意味着个体承认自身的欲望,怀揣着内心的追求,也能接受不完美的结果。松弛感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状态,源自“心里有底”,是“后台奋斗”促进的“前台松弛”。其本质是强大的内在自我而非盲从社会化期待,忠于自我且自我悦纳,从而较少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,外在表现为情绪稳定,用乐观心态积极调整前进中的状态和节奏。

在新生代青年追求松弛感的同时,一些虚假的松弛感在网络世界大行其道,一些人被这种所谓的“松弛感”绑架。其实,松弛感并非刻意包装和表现,而是浑然天成的生活态度,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淌。其核心不在外表的松弛,而在于内心平静自洽。松弛感也不应是功利性的,每个人都拥有“不松弛”的权利和自由,悦纳自己的不完美,包容自己的缺点是松弛的体现。

每年都是“关键期”,人生难得松弛感

新生代青年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,很多家庭不仅不需要子代的经济供给,反而还能给子代提供物质支持。在物质支持的基础上,家庭和社会层面的精神支持更是给年轻人最大的自主权,使他们能自由自在地“为自己而活”。对新生代青年来说,他们敢于挑战权威,较少背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,更容易拥有松弛的心态。

然而,松弛感仍是稀缺品。

传统家庭主义和僵化教育方式对个体造成束缚。在传统的大家庭生活中,个人行为归根结底要为家庭服务,家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。随着现代化不断推进,在频繁的社会流动下,中国人很难割舍血缘牵绊,不少父母仍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,将个人未尽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,使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,变得越来越紧绷。而在学校,老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,学生则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,难以拥有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与宽松创新的氛围。

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与环境导致个体无法松弛。在一味追求速度与效率的职场,越来越多人选择牺牲休息来实现持续的自我更新,人们必须时刻驱动自己不能停歇,夹杂着对结果的狂热和对落后的恐惧,让一些年轻人直言自己患上了“休息羞耻症”。青年人不甘于苟且平庸,企盼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,却又疲于应付竞争加剧带来的多重压力,身体和心灵都持续紧绷。

社会规训限制个体的自主性。在网络上,调侃中国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都被称为“关键期”的视频走红,这一夸张化的表达反映出新生代青年的成长现状。在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下,人们从主观上倾向于制定标准化的目标和评价标准,不断地追逐、奋斗、努力,从未停歇。似乎每个人生阶段都被安排好了,被“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”的观念裹挟着前行。

张弛有度,增强社会弹性

——营造张弛有度的宽松社会氛围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,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构建价值开放多元的社会共同体,增强社会弹性。

——开辟松弛感空间。可在繁华的城市街角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和“口袋公园”,增设更多符合人们运动需求的便民设施,为快节奏生活切换出片刻宁静,释放情绪压力。

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一家户外咖啡馆,游客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胡超 摄

——创新教育体系与理念。采用个性化教育方式,拓宽成长道路,重视学生包括社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在内的非认知能力的培养。

——呵护青年的心理健康。拥有松弛感的前提是保持自信,学会调节情绪和状态,增进自我认同,减少精神内耗。在成长过程中着力培养自身的“高配得感”,生成看得透、想得通、做得到的内生力量。

——保障劳动者休息的权利。鼓励劳逸结合,落实法定休假制度,探索居家办公、智慧工作等弹性工作制度,创造出更加公平、包容、人性化的职场环境。

(作者胡鹏辉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;王昕迪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)

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每日电讯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nlts.cn/6666.html

(0)
每日电讯网的头像每日电讯网
上一篇 2025年4月10日
下一篇 2025年4月10日

相关推荐

  • 长沙一处马路拐角每年“上百台车被剐蹭”?多部门回应

    汽车剐蹭护栏或马路牙子并不少见,但同一个拐角处每年有上百台车剐蹭,真的假的? 近日,潇湘晨报记者在芙蓉中路东成大厦西门停车场附近看到,该处一转弯路段,一辆小轿车在尝试转入停车场的过程中,避开隔离护栏后,小车转向空间不足,冲上了旁边的人行道马路牙子,小轿车底盘与砖石发生摩擦,并一度引发堵车。记者发现,被剐蹭的马路牙子已经“伤痕累累”,很明显是长期以来多次受伤。…

    2025年4月9日
    1100
  • 云南巧家警方抓获一名网逃人员:带70余万现金“隐居”山洞,昼伏夜出

    “白天只敢在山洞睡觉,晚上才敢外出到街上购物”……近日,身背70万现金“隐居”山洞的一外地网逃人员在云南巧家县落网。 据介绍,4月16日,巧家县药山镇义警队员在巡逻至辖区一片原始松林时发现,密林深处山洞里隐约有人员活动迹象,偏僻的山洞里怎么会有人居住?面对可疑情况,义警队员立即进入山洞查看,发现山洞内有一男子长发遮脸、衣着邋遢。看见义警队员靠近后神色紧张、眼…

    2025年4月22日
    1200
  • 坚定信心主动应变局谋发展,上海市领导走访调研外资外贸企业

    按照上海市委、市政府统一安排,市委副书记朱忠明4月17日赴联合利华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、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外资外贸企业走访调研。 调研中,朱忠明分别与两家企业负责团队座谈交流,了解企业运营状况、下步设想,询问企业当前遇到哪些挑战困难、对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有什么意见建议等。市领导一行逐一回应企业的关心关切,介绍了本市产业扶持、促进消费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举…

    2025年4月18日
    500
  • 上海大宁公园郁金香进入盛花期,上周末游客量近12万人次创新高

    又到了踏青赏花的好时节。在上周末好天气的加持下,2025年上海静安花朝节主场地——大宁公园3月22日迎来单日大客流。 据“上海静安”微信公众号3月25日消息,大宁公园的百万株郁金香已进入盛花期,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游园打卡,其中,3月22日入园总人数突破6.3万人次,3月22日、23日周末游客量近12万人次,创历年新高。 3月22日,上海大宁公园迎来单日大客流。…

    2025年3月25日
    2500
  • 统计公报显示:贵阳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力压深圳,暂居全国第一

    近日,贵州省贵阳市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发布了《2024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。 公报显示,全市2024年末常住人口660.25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9.96万人,增长3.12%,其中,城镇常住人口531.63万人,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0.52%。年平均人口650.27万人,增长3.03%。 至此,在全国已公布2024年末常住人口的城市…

    2025年4月2日
    7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